五年来,信息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求是崇真,创新惟存”的院训,开创了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开创学院党建工作新风貌
五年来,学院励精图治,开拓奋进,一直致力于党建工作的积极开展,取得了良好成绩。2011年在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大赛中学院获得二等奖,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知识竞赛获得组织奖。同年,学院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案例“发挥专业优势,搭建网络平台,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创先争优”入选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案例,学生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校首批党建工作示范点之一,学生第三党支部荣获浙江财经学院2010-2011年度“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称号。2012年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系列活动也受到《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等媒体广泛关注。2012年信息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获得校第四轮支部建设创新奖。2013年信息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获得校第五轮支部建设优秀奖。2013年学院党总支考核优秀。近五年来学院陈明晶老师、张帅老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学院陈明晶老师、余德建老师先后获得校两年一度的“财大十佳青年”称号;2012年,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工委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
以高层次人才工程为推手,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五年来,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重点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青年骨干人才培育工程”,努力营造尊重人才、依靠人才的教学科研氛围。五年间学院人才引进工作成绩斐然,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其中教授1名,博士15名,引进学科方向带头人5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5人,其中德籍教师1名,柔性引进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1名。目前学院教职工人数达64名,专任教师50名,其中教授7名,副高职称24名,博士33名,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均得到了大幅优化。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学院也非常注重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青年资助计划培养对象5人,校中青年杰出青年资助计划1人,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5人;输送14名老师出国访学,3名老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培养,3名老师脱产在职攻读博士。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引进和青年骨干人才的大力培养为学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稳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010-2014五年间,学院的学科和科研稳步发展。学院坚持以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为平台,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五年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32项,科研总经费达693.52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中《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等SCI收录期刊45篇,EI收录期刊59篇,并呈逐年上升。学院坚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定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五年来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30余次,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学院积极举办科研骨干的学科研讨会和国际论坛,召开科研专题研讨会2次,国际论坛3次。
学院成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并与浙江省审计学会共同成立了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中心。学院以上述科研机构为依托,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密切结合地方实际,针对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创新等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展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学院提倡和引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于我院的专业和学科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型研究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师完成横向合作课题39项,横向经费近千万元,先后为国家审计署、浙江省省地税局、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财政厅、杭州市政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项目咨询和服务,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学院从201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有企业管理、管理统计学、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有研究生19名。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学院组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协同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截至目前我院研究生共获省新苗计划课题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1篇,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泰隆奖学金1人次,2名研究生获校学术之星称号。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011年,以计算机专业为依托,成功申报了《软件工程》新专业,并于2012年9月顺利完成招生工作。2014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被评为省新兴特色专业。
五年期间,学院一共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一类课程,5门实验课程,2项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并新增一门通识课程。各门精品课程、实验课程均已结题或验收。2014年学院积极开展MOOC建设,以“玩课网”为平台,主持了《Internet与网页设计》的MOOC课程建设,并将参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原理》两门MOOC课程部分章节的制作。引进德国Schubert博士,为学生开设三门专业课程全英语授课。
学院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2010年以来,学院有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教指委教改专项课题,3项省教学改革项目,有4项校级重大教改课题立项,7项一般教改课题立项,1项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立项,3项重大教改课题结题,7项一般教改课题结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3项;发表各级教学研究论文63篇,出版教材9部。
以学生科技竞赛为抓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了浙江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大赛,浙江财经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浙江财经大学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等。并在国家、省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获得国际级以上奖项11项;国家级以上奖项26项,省级奖项137项。此外,学院学子在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中获省级立项3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9项,其中5项已结题。
近年来,学院大力加强了国内外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与台湾亚东技术学院签订交流合作协议;2014年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共同开设中美交流暑期课程;同年与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师生开展了科研与文化交流;此外,学院与印度塔塔、InfoSys、阿里巴巴、浙大网新、信雅达等著名IT企业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践基地。
以示范实验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增改建工程
信息实验中心以培养创新性、创业型、具有财经专业背景的信息技术人才为目标,打造集专业综合实训、学科竞赛、创新与创业于一体的实验平台建设,2010年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现代服务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共获中央财政资金资助100万元,学校配套50万元,建成了“现代服务技术创新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各实验室运作良好。
学院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师资队伍、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验管理模式和实验环境与设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5月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中心以培养财经类学生提升跨学科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财经背景明显、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类实验课程群体系,探索“创意、创新、创业”螺旋演进的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特色,得到评审专家的肯定与赞誉。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扎实优化学生成才机制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终极目标,不断优化学生成才机制,全面提升学生成才质量。概括起来主要为:“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六个机制”。
一条主线:学风建设,通过严抓课堂记录和课堂形象,加强新生晚自习督察来夯实学风建设基础,通过举办学业沙龙,开展拉风计划和英语口语晨练等浓郁学习氛围。
三个平台:1、大学生电脑节,通过企业高管讲坛,专业技能比拼,专业知识互帮,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培育专业情怀;2、“C+家”文化节,通过才艺比拼,才艺展示,寝室评比,人文社科知识讲座,挖掘学生才能,培育学生情商;3、才苑学堂,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开设情商类网络课程,举办素质培训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目前已开办的培训班有英语口语训练营,记者团,摄影培训班,书画班,手工班,魔术培训班,科创班等。
六大机制:学习成绩预警机制,学生互助提升机制,师生网上沟通机制,集体协同发展机制,学生能力培养机制,学生文明养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