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首页 > 回眸发展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近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12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党政密切配合,团结依靠全院师生员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团结实干,担当奋进,学院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一、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服务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思考和研究学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动配合行政共谋学院和谐发展,保证学院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要求,自觉肩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党委工作的最大政绩。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好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政联席会,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确保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和发展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肃干部换届程序和组织纪律,使换届换出了新气象,焕发出生机活力。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马克思主义学院“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议事规则》、《关于印发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委议事规则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委例会制度的通知》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深入推进制度建设来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让广大干部带头讲政治、树正气、做表率。坚持虚功实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服务中心、统揽全局、促进发展等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工作优势积极转化为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2020年7月圆满完成了学院党组织的换届工作,使全院上下正能量剧增,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超出预期的良好态势。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扎实开展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各级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理论学习走在前列,设置党建课题,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定位和学科特色,开展了“寻访红色圣地 感知初心使命”的赴延安实践教学、“寻访起源地 探秘成功决”为主题的小岗村学习教育、“走进新农村,寻访绿之源”为主题的两山理论发源地实践教学和“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开展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赴南京、“访良渚遗址,树文化自信”赴良渚博物馆、“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为主题的多种党日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和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日日新、周周考、月月高”的学院主题教育活动特色,并形成了“用红船精神激荡专业梦”的研究生党建品牌,我院代表先后两次在学校微型党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教师党支部工作活力得以激发,支部组织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双带头人”培育、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都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学院 87%以上的高层次课题、论文和教学改革项目都是由党员教师挂帅或独立完成;近几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均是学生党员;我院先后有 6 人获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三、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稳步提升。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0方案”进行课程设置。近年来,学院继续推进小班化教学,全校师生比1:350 左右,60人以下班级占总班级数的40%。同时学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并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推行以专题化、组合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经典品读式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问题讨论式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角色体验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行为养成式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明显。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以“我、我们、我们的 40年(1978-2018)”、“共和国与我:共和国七十周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日子里”为主题的口述史调查,使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更具特色。在学校、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与临安上田村、安吉鲁家村共建“三地一窗口”思政教学与研究基地。校地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起点,是思政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源泉,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有效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7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8项,获批2个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获教育部首届思政课教学风采展示二等奖1项、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校第四届教学突出贡献奖提名奖1人,获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立项1项、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2项,获得校通识课程立项12门,获第三届 “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承办权。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学院拥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三五”学科组专家2 人、省督学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浙江省师德标兵1人。近年来,学院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专业方向;依据学科领域的特点和教学科研发展的需求,鼓励在岗教师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进修,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完善。

五、学科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学院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整体发展要求,围绕一级学科、优势方向和特色研究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起人人进学科、各个有方向的学科发展格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学院学科建设注重体现学科规范、浙江特色和财经特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偏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当代中国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注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点关注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创新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围绕上述研究方向和特色,近年来展开学科凝聚和科研攻关,产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成功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端学术研讨会”、“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学术研讨会”、“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论述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广大同仁的关注与参与,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网等进行了专题报道,较好地扩展了学院影响力。

六、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目前,学院现有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大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学科平台3个,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校级平台5个。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171篇,其中,一级原刊26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16 本,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

七、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改善。学院实施“宽基础、严过程、精理论、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扎实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有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层次逐年提高,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规范研究生培养模式,既加强对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伦理学专业能力的训练,又注重对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贯中西、文理兼达、情智双修”的培养模式,学生科研成果丰硕。建院以来, 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级课题4项。

八、社会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学院依托“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对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信心指数进行专题研究;依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文献整理及思想史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力量,对武义县下山脱贫致富经验进行材料汇总与整理;承担各类专项社会服务课题10余项;为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进行党建专项培训和党支部建设精品孵化工程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获得合同经费60余万元。

九、学院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活动要求,大力倡导“团结、实干、担当、奋进”的共事氛围,号召广大干部和教师党员自觉做团结的模范,自觉维护学院良好声誉。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大力涵养广大教职工的正气,积极营造让广大教职工舒心工作的软环境,敢于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问题,及时做好说服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统战工作不断加强。离退休职工慰问和困难教职工送温暖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发挥院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奋发作为,取得显著成绩。全院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大合唱、运动会、联欢会、各类文体赛事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中,都展示出团结、自信、拼搏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集体荣誉感,展现了学院强大凝聚力和精气神。

回顾这五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促进和加快学院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在新阶段赋予其新的内涵,大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发展;必须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让“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在学院落地生根,把广大师生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弘扬团结奉献实干精神,团结凝聚力量,奉献彰显境界,实干创造未来。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省重点建设高校要求相比,与“一流学科”建设标准相比,与省内外兄弟高校马院建设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相比,与广大师生员工的美好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体现为:学科发展特色不够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带帽”人才依旧缺乏,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学院在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作为主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奖项上仍然没有实现突破;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院文化软实力建设特别是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有待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离“双创”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党员表率意识不强,个别教职工奉献精神和集体观念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和短板,学院上下有信心、有勇气、有方略地应对,积极加以解决,持之以恒改进。学院党委将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早日把学院建成为浙江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