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首页 > 回眸发展路 > 正文

法学院党委近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09

法学院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3个教工支部,1个研究生支部,4个本科生支部;师生正式党员89人,预备党员32人,其中教职工党员47人,研究生党员34人,本科生党员40人。五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行政及各系、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综合实力,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学院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制度建设,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学院党委制定出台了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考评制度等。坚持执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为学院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力献策。

2、加强班子建设,夯实主体责任。强化学院党委“主抓”意识,强化班子成员“主动”意识,切实履行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平时坚持“五好领导班子”目标,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民主决策;通过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召开廉政分析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和完善学院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一把手”在人才引进、年度考核、廉政责任等事项中执行“双签”制。重大事项在会前沟通,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力量。学院班子成员团结务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组织保障。

3、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清廉法学院”建设,每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重点岗位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教学科研人员签订廉洁从学从研承诺书,做到清正廉洁、秉公用权。开设“法与廉说”廉洁文化宣传专栏,做好廉政教育。成立清廉文化研究院,加强新时代法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党内法规和反腐败理论研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监督检查、督促提醒,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并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领办项目中。注重以上率下,落实“四个一”制度,加强五级党校培训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好学院党员骨干培训工作,提升基层支部书记和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积极参加校微党课比赛、开展“八八战略”学习讨论活动,组织收看“两会”开幕、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等,教育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2、认真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开展相关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收看十九大开幕会;邀请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金方来我院做十九大精神专题报告;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主动给教职工、学生骨干作十九大精神学习专题辅导;广大学生以讲座、征文、竞赛等方式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学院党委成员及各支部书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船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等为主题给师生党员上党课30余次;学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座谈会;各支部集中学习《“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组建学“习”小组3个,开展支部党员领读党章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3、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和鲜明主线,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理论中心组示范学、学院领导联系指导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抓深抓细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

强化观摩学习,学院召开学习研讨会十余次,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学的浓厚氛围。强化调查研究,组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共建、教工党员参观革命斗争纪念馆、学生党员农耕志愿服务、定期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进行宪法宣传志愿活动等活动,通过校友走访、学风建设主题调研、师资教风座谈会、管理服务人员作风大讨论等举措发现问题。强化问题检视,形成基层党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校友服务等方面检视问题清单。强化问题整改,聚焦学院发展阶段性问题,建立以查促改机制,坚持聚焦问题督查推进,从严从实抓落实,真督真导见实效。

(三)认真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支部创新建设

1、科学设置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工党支部按学科设置,学生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教工党支部完成双带头人全覆盖,法学教工党支部获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工作室。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辅导员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由研究生辅导员担任,落实了专职组织员岗位单列。

2、严格支部考核,规范组织生活。坚持开展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考评,各支部制定“党员固定活动日”安排,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赴淳安下姜村、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江南第一家”、浙江省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杭州“五四”宪法陈列馆、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党性提升教育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3、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建立新党员集中宣誓制度来增强入党的政治仪式感。五年来累计发展党员120人,共举办11期各级党校培训班。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举办支委工作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

4、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深入开展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依托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服务”新模式,学院党委与衢州市人民检察院、嘉善县政法委、杭州市铁路运输检察院等开展党建合作共建,共同举办普法宣传、心理团辅等活动,推动党建和育人工作共同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加强组织交流合作,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党校教师,充分发挥校友专长优势,拓展学习教育内涵。

开展支部建设创新建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和支部优秀工作案例挖掘,努力探索支部工作新思路。积极参加学校微党课大赛,先后有2人次获学校二等奖、3人获优胜奖。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荣获校优秀支部工作案例创新奖,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获校支部建设创新二等奖。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5非诉实验班团支部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

5、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推进思政精品项目建设。学院党委每学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师生思想动态研判。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考核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信教学生、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制度、月报制、实行混住制、安排一对一联络员等,切实增强管理成效。

推进思政精品项目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将法治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工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文化节”为例》获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重点立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获校级课程思政立项2项,院级课程思政立项9项。

6、积极探索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党员之家”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推进“互联网+”模式,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贴近师生党员、贴近实际工作。注重“党员之家”软硬件建设,定期购置党建学习刊物,场地使用效率高,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党费按月收缴,党建经费建立收支预算,主要用于微党课比赛、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主题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等。

(四)围绕中心工作,努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和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始终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决策,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绩。

1、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学院各专业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2016年,法学专业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改革有新进展。《债权法学》一书被认定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获新形态教材两部,分别为《婚恋与法律》、《金融法学》,获各类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共计12项,《金融法学》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非诉创新团队获校级教学团队,《非诉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他课程获校翻转课堂、学科导论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的立项,4门课程成功举办“基地精英进课堂”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五年来共引进第四层次人才教授1人、第六层次人才博士19人,其中海外博士2人。新增教授5名、副教授7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不断提升,2020年11月达82.46%。

2、在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方面,获得新的突破

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获得丰收。2017年,法学、社会学获批立项校级一流学科,2018年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高校新型智库“浙江省地方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院”立项,2019年学院成为浙江省法律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五年来,全院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共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5项,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共 22 篇,出版学术专著23部,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2019年,学院的法学学科软科排名位列67位,较上一年度上升了28位。

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创设了“鹅湖讲坛”、钱江法学论坛等,举办了2019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论坛、“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青年学者论坛、“华东地区首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工作”论坛、“民法典编纂重大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等,扩大了法学院的影响力。先后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麻国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平、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应飞虎、著名法学家吴玉章、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建新等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活跃了我院学术氛围,扩大了对外影响。

注重科研成果服务社会。五年来共有19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等领导批示,多项研究成果被有关部门高度认可或采纳。学院还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民政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地方法治建设研究创新团队(A类)获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立项。5位党员专业教师挂职地方政府,为所在单位的法治建设做出了实际贡献,获得了挂职单位的好评。2020年我院与杭州市滨江区共建“国际社工学院”。

3、完善培养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探索“开放、研究、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五年来研究生在《Habitat International》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一级期刊3篇、二级期刊3篇,1人被浙江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本科生升学就业工作成绩喜人。五年来,本科生有126人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爱丁堡大学、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为研究生,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考研出国率分别为15.34%、17.58%、19.32%、21.18%,屡创学院历史新高。就业跟踪调查完成度和满意率连年居全校前列,获校就业跟踪调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型学生活动。完善学术型社团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以来,本科生、研究生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共计获省级新苗立项8项,挑战杯省级获奖2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400余人次。研究生创业项目《智码爱家——知识产权保真编码系统》杭州市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冠军、“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浙江赛区银奖等诸多奖项,实现我校学生创业项目同类竞赛新的突破。学生普法志愿服务获全省法治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并入围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评选,我校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法学新青年”表彰大会倡导青春正能量,号召法学青年感知时代、提升自我,进一步提升学院良好氛围。

4、校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多次获评学校先进集体

五年来,学院积极走访联络全国各地校友,完善宁波和福建、辽宁校友会的组织建设;寻访各行各业杰出人物,宣传校友优秀事迹,推选“最美浙财人”8名。扎实开展校友返校活动,热情接待四届校友值年返校活动,精心打造“最美法学人”报告会、“校友SHOW”、“校友说”、校友心谈会等品牌活动项目,成功运营校友专职律师俱乐部,开创学校校友行业俱乐部先河,设立校友帮扶救助基金,探索校友互助平台建设,成功举办四十五周年校庆活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设立“天平公益行基金”、“微笑明天基金”、“法源基金”、“贝克姆基金”、“高顿三创基金”等教育基金项目。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法学院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与学院发展的要求,与全体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学院发展的战略共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学院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学院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发展规划需要继续落实到行动,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协同意识有待加强。

——党管人才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学院缺乏较有影响力的领军型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和平台需要进一步创造,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家长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结构需要持续优化,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与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团队科研协同攻关能力和重大标志性成果亟待培育,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员固定活动日、主题党日等的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党建+社会服务”模式虽然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成效仍有待凸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会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弥补不足,突破瓶颈,争取实现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